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路径研究

2024-08-22教育论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大众化阶段进入到普及化阶段,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要求。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离不开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根本。建设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进行了周密部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必备内容,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决定“课程思政”建设能否取得实效。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主要是要解决好“三个要”的问题。

一、解决好“为什么要”的问题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解决教师内心的困惑,即为什么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

第一,正确认识思政课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味“良药”。思政课是关键课程,侧重于面,凸显体系化之功能,属于“具体的显性课程”;“课程思政”是关键环节,更侧重于点,凸显深化之效,是“隐性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思政课的“大水漫灌”,又需要“课程思政”的“精准滴灌”。 

第二,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要让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是在原来授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程本身所承载的思政教育资源,不是增加一门课,不是对教师的额外要求,也不是政治任务;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会干扰教学活动,也不会减弱教学效果,还可以完全发挥专业课程本身的教育功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边界,深化教学内涵。借以消除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思想顾虑。

第三,深刻认识到开展“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充分利用依托“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理论学习等方式,有效恰当地融入“课程思政”相关理论、典型案例及经验介绍等,让教师深入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背景是什么?深刻认识“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大意义。由此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

二、解决好“要谁来干”的问题

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要构建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体,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辅助的“课程思政”建设队伍,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第一,要紧紧抓住专业课教师“主力军”。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要对“为谁培养人”有深刻认知,提高正向引导和辨别批判抵制错误思潮及不良言论的能力,在育人过程中坚守价值立场,同时要增强与育德要求相匹配的育德能力。

第二,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推动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结对共建,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实现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融合共促。专业课教师要经常与思政课教师联系,主动寻求帮助,把握建设方向,遴选融入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要经常聆听思政课,学习、研究他们如何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进行价值引导,充分吸收并发挥他们在思政教育方面的经验。思政课教师要围绕课程目标,从教学设计、思政元素融入、案例选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发挥推动指导作用。

第三,要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在思政教育中的中坚力量。辅导员通过党团建设、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开展德育工作,详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思想动态、行为特点等。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工作的载体和着力点虽有不同,但育人目标却高度一致。三者相互配合、协调推进,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四,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党员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先进分子,具有组织上、政治上和理论上的优势,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好实施者。首先,要带头增强“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自觉,主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对科学理论掌握的系统性,强化育心铸魂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其次,要带头提高专业教育和思政基因有机融合的功力,增强教书育人的实效性。最后,要带动高校整体教师队伍,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第五,二级党组织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首先,要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动态了解教师遇到的现实困难和建设瓶颈,通过邀请专家进行讲解等途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困惑。其次,要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组织“课程思政”研讨会、成立“课程思政”功能型党支部等方式,为教师交流、思考和研究提供载体;通过开展校外专家讲座及典型案例宣传等方式拓展教师思路,提升教师能力;建立以赛促训、以赛促建机制,让教师在练中学、在赛中学,不断提升教师育人和育德能力。

三、解决好“要怎么干”的问题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关系如同“食材”与“食盐”的关系。教师犹如“大厨”,要拿捏好“火候”,烹制出育人“大餐”。 “课程思政”要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正确认识“挖的内容”。《纲要》指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专业知识体系本身所蕴含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作用的各类元素、资源等。人类的专业知识是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每门课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教师要解除思想禁锢,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解的太单一、太狭窄,要在《纲要》给定的六大内容重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细化。凡是能够正向激励引导学生、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课程。

第二,要不断提升“融的技巧”。首先,要了解学生。“课程思政”好比“烧菜”,厨师烧菜之前要了解客人的口味和喜好,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之前也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在深入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融入内容、时机和方式。其次,要加强研究。科学研究是教学的基础,是把高深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前提和保障,教学研究是“课程思政”方法和途径创新的关键。再次,要结合专业特色。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育人目标,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最后,要结合自身教学风格。不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擅长理论阐释,有的擅长数据分析,有的擅长举例和讲故事,教师要结合自身风格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第三,要不断优化“授的方式”。要转变角色意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把自己当成一名倾听者、对话者,真正找准“灵魂深处闹革命”的关键。要不断优化授课方式,营造氛围环境,通过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通过生动、走心、接地气的语言,拉进师生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不断启发中进行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在润物无声中达到育人效果。

第四,要不断加强“思的深度”。要不断加强评价反思,通过经常性反思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是否深入全面,融入数量是否合适,结合度是否紧密,课堂呈现效果是否良好,学生反映是否积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的挖掘、融入,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与教师个人发展同步提升。此外,要注重总结凝练经验做法,将带有规律性的经验进行提炼升华,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