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现状与反思: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探析

2024-08-23教育论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会议上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会议上强调:“我们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要义及其核心精髓,深切体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味道、信仰的感召和信仰的魅力,自觉地当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守护者、历史传承者和坚定实践者。

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能否树立正确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状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主流向好,但其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与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期待和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显得尤为重要且刻不容缓。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原因分析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信仰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组织氛围和个人自身素质修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精神文化现象。影响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个人层面:大学生自身信仰不坚定

一是大学生自身信仰不坚定,对已经树立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容易动摇。当代大学生喜欢追求竞争,又容易受挫折。他们大多数是温室里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过风吹雨打,父母在成长道路上的关怀备至以及创造的优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从小不知道何为失败,致使他们意识薄弱,不能抗压。但是大学生又追求独立和自由,渴望快速成长成熟,他们认为未来把握在自己手中,因此,急于参与到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由于他们身心不够成熟、做事不够稳重、经验不够丰富,很容易在冲锋陷阵之后败下来,在经历过失败和打击之后又容易知难而退,放弃原来的热情和理想,而后回到原点。这样的过程经过几次反复之后,大学生们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和失望,开始否定自我,丢失自信,进而对社会产生偏激看法。大学生的意志薄弱和不稳定性不利于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甚至很多人最初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但随着成长过程中遭遇到失败,慢慢的就把本身树立起来的信仰抛弃了,无法坚持下去。

由于一些大学生选择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为了应付考试,这致使他们未能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造成这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区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从而缺乏科学信仰的选择能力,缺乏高度的马克思主义认知能力和鉴别能力,这都导致大学生无法树崇高的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这些大学生对科学信仰不能进行正确选择,对马克思主义也无法正确认知和甄别,这都导致了大学生无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高校教育层面:以德树人的高等教育目标有待进一步贯彻落实

当前,将德育与智育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就能看出天秤很大程度是偏向智育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分数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路径。日常教育中,老师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智育培育方面,在德育培育方面疏于引导。大学毕业,面临着“工作难”等诸多问题,选择性学习时,老师和学生都侧重于专业知识讲授和学习,对大学生德育教育虽然开设诸多课程和投入较大精力,但成效甚微;有的高校甚至没有除了思想政治课以的其他德育类课程。日常教学管理中,也是侧重大学生的智力状况,明显的例子就是许多高校在评定各类奖助学金时,对学生课程成绩有着严格的要求,学分绩点必须达到一定要求才有资格评选。奖学金评定时也是依据学生学分绩点的高低进行排列,对学生思想状况的考评仅仅占有很小比例。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导致大学生对道德方面的重视,缺乏分辨科学与非科学理论的能力,这些都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养造成了影响。在我国,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只有分数、成绩而不关心德智体美劳的培育和发展。在这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理想单一化,信仰出现空虚,甚至没有信仰。尤其在进入大学之后,许多学生变得更加迷茫,有的大学生混等毕业,有的大学生忙于考证,以工作需求为目标去学习,严重阻碍了自身思想和人格的完善。总体来看,高校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力度不够,德育要求与人才培养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家庭层面:实用主义和功利化倾向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人的终身教育来说十分重要,是影响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父母往往通过言传身教以及“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对孩子各方面的塑造和成长能够产生长时期且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许多父母为了使子女进入更好的学校,接受更好地教育,将过多的关注放在学习成绩上,对于子女其他方面的成长则疏于关心,尤其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缺乏关注和引导。大部分中国家长在孩子进行专业选择时,往往会忽略孩子的喜好和兴趣,让孩子选择就业前景光明的专业,无论孩子喜欢与否。在就业指导上,家长的传统惯性思维都认为让子女选择从事教师、公务员等“铁饭碗”后就会高枕无忧、一本万利。家庭教育的功利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观念朝着功利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许多当代大学生出现了信仰缺失、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的状况。当代大学生缺乏和漠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现象较为严重。

二、坚定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问题的对策

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们必须及时解决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如下,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的意识

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当代大学生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先决条件。[]当代大学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行动为导向,充实自己。树立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除了要求大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觉悟外,还要求大学生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正确选择。虽然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期,但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已成年,能够有自己的人生选择,这种选择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还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马克思是广大青年人的榜样,他选择了为千百万人谋福利而不考虑一己之私,这种高尚的选择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启迪作用。当前社会的发展程度为大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有的选择是与社会发展方向一致的,也有的选择是偏离正常轨道的,当代大学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分析,在社会发展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倾听他们的心声,主动学习,才能有所作为,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探索真理、改造世界。当代大学生要与人民群众结合、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成长。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当今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最伟大的社会实践,在这艰辛长远的征程中,大学生有潜力为此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因此,大学生要在实践中锻炼和奉献自我,为祖国的明天、人民的幸福挥洒青春,不懈奋斗。

(二)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1.加强高校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确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进入大学之前,大多数大学生更关注文理课程,将重心放在了对智育方面的培养,在人生信仰方面存在一时的疏忽。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老师的理论水平。这就要做到不断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加固专业知识理论体系,完善各项考核制度。一方面,教师要树立自我教育意识。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说,必须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时刻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深入学习国家相关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在选择思想政治教师时,必须重视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要定期跟踪了解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思想、信仰状况,并为他们组织定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要始终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深入学习国家有关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要定期跟踪和了解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思想和信仰状况,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突出价值观的主流思想,加强学校校刊、校报、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应使校园内的一切活动相一致,形成合力,使学生置身在和谐的环境中,摒弃各种片面、偏激的观点立场和极端行为,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从而形成相应的环境氛围。深入实际、投身社会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不断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主体需要和内心诉求,并富有时代气息和特点。

综上,知识教育是前提,信仰教育是目标。在向学生解释德育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育,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统一起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让学生“德”与“智”并驾齐驱,培育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形成综合教育合力,强化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三)创建优良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活中,家长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时,不仅要提升自身素质,还要讲究教育方法。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父母的价值观、生活态度、个人习惯、行为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都会对孩子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青少年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培育时,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青少年树立榜样作用,积极引导孩子健康发展。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帮助他们及时解决信仰困惑。此外,家长要加强与学校的定期联系,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在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熏陶下,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信念坚定、蓬勃进取、积极向上的年轻人。家庭教育会对青少年思想信仰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信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

三、结语

对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培养道阻且长,任重道远,这需要学生本身、学校以及家庭三个层面共同努力,交织形成教育综合合力,共同提升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