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以“读”促学,学有成效

2024-09-09教育论文
【案例描述】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考虑到是第二课时,第一个环节设计了对重点字词和短语的检测。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画面再现”“表意传情”“

【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考虑到是第二课时,第一个环节设计了对重点字词和短语的检测。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画面再现”“表意传情”“意犹未尽”几个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多种诵读的方式和逐渐加深的要求,不断感悟、理解和欣赏,做到学有成效。

主要环节如下:

(一)画面再现

1、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画面美感的句子。

(这里的自由放声朗读建立在第一课时读准字音和节奏的基础之上,目的是通过读,感受句子的画面美。)

2、选择其中的一到两个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绘,再现画面的美感,80字左右。

(读过之后,将自己感受到的美用散文化的语言将其描绘出来,培养学生欣赏美和描绘美的能力,同时也是为后面散文与骈文形式的对比,突出骈文特点作铺垫。)

3、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由学生自己描绘景物时所采用的散文化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语言特色,从而带出骈文这一文体特点。此处,强调骈文工整,适宜朗读的特点,引出以下教师的范读和对朗读技巧的指导。)

4、链接富春江的视屏资料,并配上教师自身的范读,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富春江的美。

5、归纳朗读时的注意点:

a.语速要慢一点,慢了才有时间体会画面的美感;

b.要有一定的语调:比如第一小节“风烟俱净,天山共色”这两句,视野何等开阔,心情何等舒畅,语调应该是上扬的。“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这是在介绍路程和行程,语调是平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如此高的评价,语调又应该上扬。

c.某些字要重读。举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箭”“奔”都写出了水流速度之快和气势之大,所以要重读。

6、结合归纳的注意点,配乐齐读。

(听教师的范读,归纳朗读技巧,而后再读,读出画面的美感和文章的韵味。)

(二)表意传情

1、结合背景和文章中的句子,说一说除了写景外,作者还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

2、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放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对作者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作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诵读,争取达到朗读的较高水平——读出情味。)

(三)意犹未尽

作者以“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这样的景语作结,让人感觉作者仍然意犹未尽,请你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如四六句、对偶等),帮作者再补写一两句。

(本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个反馈,同时又是在诵读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补写,是对诵读能力的检测和提升。)

【教后反思】

诵读能力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的一项能力。新课标对诵读教学给出了明确、具体的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①语文教育家韩军也说:“三分文章,七分朗读,就成了十分完美。”

《与朱元思书》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作。作者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以此文来进行诵读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较为适宜。

本课是通过“诵读” 贯穿全篇,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次大胆尝试。教后有如下感受:

其一,“诵读”教学能有效维护诗文的完整性,体现了较浓的语文味。

“文章的精华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声情,有见识,有抱负。”②“运用朗读,可以感受文学作品中准确的词语概念、生动的语法修辞、巧妙的构思布局、感人的情景描写、严谨的逻辑序列、优美的韵律节奏,帮助读者以声解义领略文章的精妙之处,并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③

《与朱元思书》的语言美、意境美、志趣美和结构美,若是采用逐条分析的方式去解读,那么美感很容易就被破坏。而且因为缺乏自我感悟的过程,这样被分析出来的美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美”,而非真正的美。所以必须要有一种方式,能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强求统一,但却是自己悟出来的真情实感。此时,多种形式及要求的朗读,就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其二,通过“诵读”的方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确有提升。

“诵读”在本课中,既是目标又是手段。在这种艺术化的有声语音情境中,学生听的能力得到了更好地训练;说地更为自然、生动、有效;读时讲究技巧,揣摩作者的思想、情感;因为感染于诵读的声情并茂,呈现出的作品不自觉地也开始具有语言和画面的美感。

一切教学形式虽是教师故意而为为学生构建的教学支架,但一切所得却是学生自己诵读、思考、体悟后所得,也许层次不一,却也水到渠成。

其三,“诵读”教学之路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才能走得更宽、更远。

“以读促学”是一种简便易行且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但如何艺术化地将其贯穿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去,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发达、创新,“诵读”的方式也大有文章可做。 而这一切都得靠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实践。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期望学生的“学有成效”!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