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以产学结合服务地方为导向的《景观设计》 课程教学研究 ——以信阳农林学院为例

2024-08-16教育论文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下,地方高校产学合作、服务地方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在以上前提下信阳农林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良性机制建设的诉求愈发强烈。高校作为服务地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下,地方高校产学合作、服务地方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在以上前提下信阳农林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良性机制建设的诉求愈发强烈。高校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个体,对其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研究仍处于边缘化状态。产学结合、服务地方背景下的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广泛,参与者角色更加多样,用传统教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在产学结合、服务地方背景下对专业服务价值的实现中变得日趋困难。 

坚持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产学结合服务地方,推动企业、高校和专业实现科学发展,是推动我市、我校实现人居环境美好发展与文化道路建设自信的必由之路。目前以信阳农林学院为样本的高校科研院所也希望更多的科学技术走出课堂,产生经济效益,从而推动教学科研工作的良性循环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但在实践过程中,由政策的落实到课程教学的建设这一宏观走向微观的过程,课程教学如何主动适应产学合作策略的提出、专业建设如何适应地方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又如何进行技术的推广和文化自信的传播者,是本文提出的重要问题,也是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结合服务地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之处。

目前信阳农林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建设策略已有飞跃的改善,但盲目地规划课程建设以达到人才培养要求,导致课程产学结合建设滞后,引人深思。

 

一、 地方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研究基础

1、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结合服务地方建设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国内艺术设计类专业中的老牌专业许多高校通过产学结合的形式形成了很好的校地合作,目前信阳市建设环境设计专业的地方高校有3所,分别是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学院。通过以上三所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对服务地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该市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建设存在几点问题,包括自身实力不足、产学结合体系不成熟、服务地方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未能完全适应当地需求。 

出现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性高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问题在于:第一、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不足方面。具体体现为:以上三所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高职称人才较少、有部分院校该专业前身为专科专业、教学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方案缺少当地特色。第二、专业建设本身硬件资源较差。具体体现为:学校自身规模限制、校企共建的实习实训基地硬件实力较弱、地方政府在产学结合方面主导作用不够。

2、环境设计专业产学结合服务地方对城市建设良性影响

第一、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方面。人居环境治理成果是目前检验一个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生态生活的重要体现。环境设计专业是研究人居环境设计的主要学科,其地方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在服务地方能力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第二、城市经济发展方面。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为研究样本展开地方高校的地域性研究,在以样本地为例的欠工业发展的中小城市来说,旅游文化资源的建设成果是衡量城市吸引流动人员消费的重要指标,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对城市旅游景观与文化空间的设计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三、城市文化传承方面。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城市中的设计无论是商业端还是公共服务端空间来说,都需要一定的艺术张力传播地域传统文化,一个城市的文化传承好不好,通常和有没有相关的科研团队深入研究有很大关系。环境设计专业的产学结合对城市中商业段或公共服务端空间设计有极大的正面影响。

第四、城市科研技术发展方面。由于科研院所与社会科研团体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是体现中小城市的科研能力水平的主要层面,通过产学合作提高环境设计专业的科研环境、实践能力,并转化为具体建设成果应用在服务地方过程中,对高校自身科研能力发展是有力推动。

 

二、信阳农林学院《景观设计》课程产学结合服务地方探索与实践

1、以产学结合服务地方为前提《景观设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要求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信阳农林学院学校主动求新求变,积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努力配合地方实际,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积极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乡村振兴、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等国家政策背景下,该校鼓励各学院全方位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与地方和行业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 

(2)区域人居环境发展需要 

学校所在地河南省信阳市,于2021年以来持续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主先后落实了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等具体行动,城区及县区分别找准定位,如羊山新区提出了“政府出地、企业出资、合作见绿、互利共赢”的整治思路。但在全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前期该校环境设计专业参与感较弱,后来在一些整治行动的建议、监督、帮扶环节中,该专业的技术服务地方能力才逐渐显露,目前信阳地区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在有序进行中,人居环境建设的落脚点、环境设计专业科学研究的兴奋点、高校社会服务的聚焦点主动融入地方人居环境整治,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与合作意愿,催生了核心课程《景观设计》在“服务地方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2、该校《景观设计》课程产学结合服务地方模式分析

(1)课程研讨式教授模式 

由于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较强,通常在以《景观设计》为主的核心课程学时分配上会有意识的将比例侧重于实验学时,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就必须树立课程组研讨意识,充分发挥其能动性。产学融合需要拟定课程建设的相关政策改变过去“自我封闭”局面,课程设计从理论环节、实践环节关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地方提供人才、信息、文化等服务,深入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社会服务的意识。  

(2)“Workteam”学生学习模式 

目前,《景观设计》课程以“Workteam”模式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主要通过理论学习阶段和实践学习阶段体现:

理论学习阶段:

在前期理论学习环节,通过课程教学组老师制定不同命题,学生自发组成课题工作组,每个课题工作组由2-4名学生组成,并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让他们担任不同的任务,如前期调查、资料收集、问卷收集、归纳总结以及形成报告等步骤完成一个命题调研。

实践学习阶段:

有了前期理论环节作铺垫,学生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普遍性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实践学习阶段,课题组教师通常会根据当前专业建设中对地方服务的具体表现布置2-3个命题,包含了快题设计1个、实地设计2个,每个命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命题由简到难的逐渐升级,在快题设计阶段进行快速方案表现练习,在实地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整体性设计练习。  

(3)“学做合一”课程教学模式  

《景观设计》课程将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实训环节有机融为一体,遵循从理论练习到实践练习,再由实践练习返回理论练习的认知规律,创造性地把课程研讨式教授模式与“workteam”学生学习模式同步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条件中完成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完成实验实训项目,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

3、该校《景观设计》课程产学结合服务地方实践

(1)理论服务

以课程作业调研命题来看,命题从信阳城市人居环境景观方向到乡村人居环境景观方向辐射居住空间、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社区空间、街道空间、校园空间、田园综合体等7个方面,命题中的前沿理念包括景观新型文化空间、智慧城市、运动城市、老破小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命题覆盖全面,能够为当地城市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理论服务。

(2)实践服务

由于该专业建成时间较短,课程服务地方的实践项目主要集中体现在2018级与2019级学生,目前两届学生主要参与两次服务地方实践项目,分别于2020年参与信阳家居学院的景观设计策划项目,以及联合《家居空间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两门课程于2021年参与熊庄民宿空间设计项目。通过两次项目的实地设计成果来看2021年的整体设计相较于2020年的策划设计成果有更充分的优势,对当地传统民居空间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信阳农林学院《景观设计》课程产学结合服务地方思考与总结

1、该课程模式对产学结合服务地方的价值意义

(1)社会价值:

通过近年来信阳农林学院不断优化发展、清晰定位,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对当地的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调整学科设置,发展科学研究,提高社会服务的技术层次和质量,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加强高校社会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一、核心课程产学合作有利于弥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缺陷。第二、核心课程产学合作有利于促进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提高 

(2)校内价值

第一、良好的专业建设水平是衡量专业发展的唯一标准。核心课程的设置作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内核体现,应结合高校所处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人居环境发展情况、当地文化条件特色等前提合理设置。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对专业的建设发展尤为重要。进行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建设,需要以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区域的实际发展为本,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环境设计专业服务地方能力建设的工作中心。其次,专业氛围的建设与专业服务地方能力建设关系紧密,良好的专业建设水平、专业科研氛围、专业实践能力能够促进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2、该课程产学结合服务地方模式存在问题

(1)产学合作思想认识不够 

该专业建设时间尚短,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经过数次修改,部分课程的核心定位还没有找准。在不断的摸索中,该专业的相关教师已经有意识结合地方实际规划与布置课程教学结构,由于产学合作思想认识尚在萌芽时期,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的部分核心课程率先做出改革,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基本能够做到结合所在地信阳人居环境发展的现状与专业建设特色进行模式探索,但不能完全做到借助校企共建、企业力量等外部因素加快服务地方的能力提升,且有关该专业如何进行产学合作、服务地方的具体举措研究尚在进行中。 

(2)产学合作建设缺乏良性运行机制 

在对环境设计专业现有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中,能够感受到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尚在摸索中,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学合作良性运行机制,无论是上文中提到研讨式教学模式、“Workteam”学生学习模式还是学做合一教学相长模式,都不能完全将产学合作建设落实到课程建设中,这与该专业硬件条件发展制约也有一定关系,现有硬件条件不能为课程教学建设提供产学合作良性运行机制。

(3)产学资金投入短缺与地方高校自身实力不足 

前文提到专业建设中的硬件条件建设是促进产学合作良心机制的前提条件,以 该学校为例,作为羊山新区区唯一的地方本科院校,为了配合学校办应用型大学的发展规划,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产学研合作中不断拓宽合作渠道、主动寻求合作以筹措更多的办学经费,但由于自身规模与经费的有限性,对各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依然不能满足不同专业产学合作需要。

另外学校所在区域信阳城区内的设计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城市建设中有关人居环境方面也相对缓慢甚至滞后。在校企合作形式上主要是共建实践基地,缺乏借助大企的外力促成产学研合作的开展,不利于环境设计专业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该课程教学模式改进方向

产学合作对于服务地方发展、为地方输送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现阶段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上述对专业建设、核心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方向:  

(1)树立课程教学中产学合作关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认识 

    对课程教学、专业建设来说,建立健全的产学合作关系一方面能提升地方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水平、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能够将自身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教授内容传授给学生,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课程教学设计应着眼于地方实际情况,通过在当地便捷的调研优势,能够令学生快速了解当地人居环境中景观设计的实际问题,在进行实地设计甚至进入社会进行实际项目设计时,不因缺少对社会发展现实情况的认知而达不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优化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产学合作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建设中,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及目标体系中的各个模块及培养阶段,课程研讨组积极创新新模式,在课程建设中增加以赛促学、以展促学、学做合一模式的比重。

(3)加大政府、企业在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目前的情况下,地方高校产学合作缺乏持续性发展的动力,在政府与大型企业层面主要体现在产学研合作信息交流缺失平台以及政府中介服务不足,实现地方高校产学合作、服务地方两个层面的效能,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大型企业的参与作用缺一不可。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