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基于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

2024-08-16教育论文
2024年3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主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会议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

2024年3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主要探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会议要求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贯彻落实国家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各项政策要求,高校积极改革各个专业学科的思政教育教学机制,致力于提升高校整体思政育人质量。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课程集应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原理等各方面知识,主要研究食品资源利用、生产和储藏的各种问题,旨在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食品专业创新人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面向食品加工产业、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等,因此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应该兼顾学生的食品安全责任观、职业道德观、食品法治观等的价值观培育,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与人文关怀,尽早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食品工艺学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国家层面: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应有之义。立德树人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时要适当兼顾思政教育,具体来说就是要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价值观念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融入到食品工艺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使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以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食品领域新人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将爱国主义、艰苦奋斗、创新精神等自觉的融入到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将个人的价值目标自觉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之中,并为此不懈奋斗。

2.高校层面: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与育人能力的有效方式。学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而思政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育人能力的重要指标。马克思唯物论的联系观表明,世间万事万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正如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育人能力和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不同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任务上具有不同的分工与侧重,但是在立德树人这项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教师将知识教育与价值传递相统一实际上就是在利用“教书”这一渠道实现“育人”这一目的,教师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无疑是高校办学水平与育人能力最好的证明,因此不断完善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着力提升课程思政教育质量是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与育人质量的有效方式。

3.产业层面:应对新形势下食品行业所面临的新挑战的应然举措。食品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一定意义上是世界上永远的朝阳产业,人只要需要生存,就永远需要食品。但是近些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发生,瘦肉精、三聚氰胺奶粉、重庆火锅石蜡底料、太仓劣质肉松、骨泥制作的淀粉肠、过期佐料制作的奶茶饮品等,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影响着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食品相关专业的人才培育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开展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的思政教育,以全面提升未来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逐步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频率,为保障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个人层面:助推大学生提升综合素养、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现如今,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逐渐渗透到文化领域,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冲击着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念,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会以各种渠道融入学生的思想体系,对其观念与行为产生影响,对学生开展必要的课程思政教育是坚定学生政治方向、培育学生正向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另外食品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点繁杂、学习内容枯燥,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能够适当的缓解学科的固有劣势,减缓学生的专业学习压力,稳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分析

1.思政教育主要依靠独立理论课程与教师无意识的思政教育。大部分高校未针对独立学科构建系统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因此课程思政建设仅停留于顶层设计,向下的贯彻落实缺少推动机制与监督机制,实际课程思政的开展只能依靠部分教师有意识的思政教育,并且存在内容挖掘不深、方法创新不足的问题现状,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开展难以获得实效。

2.教学目标在思政教育上的欠缺导致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足。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指出本课程目的与任务是让学生掌握食品加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现代食品加工的新技术,使其能够运用课程涉及的原理、观点与方法来研究、探讨工艺过程的合理性,其中并未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目标进行界定,或者界定非常模糊,致使教师在挖掘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使没有方向、缺乏目标。

3.教学方式逐渐多元但是有机融合程度欠佳。虽然食品工艺学课程现已开始多元运用案例导入法、情境创设法,并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翻转课堂,但是各种教学手段的融合程度还不够深入,思政元素在食品工艺学课堂上的融合还略显声音,教学效果仍然十分有限。

4.教学评价重知识技能、轻道德素养,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难把握。食品工艺学教学效果在内容上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在评价方式上为教师单方面的书面试卷评测,评价内容与方式均较为传统且单一,致使教师无从把握学生思政学习状况,也缺乏开展课程思政的动力与积极性。

5.部分食品相关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存在缺口。大部分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师均在学业完成后直接进入院校开展教学工作,从未真实参与过食品工艺制作,或是欠缺思政教育意识,认为思政教育是思政理论课的教学任务,或是难以将思政理论与食品工艺生产实践进行最大程度结合,思政融合较为生硬。

三、基于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学思路

1.构建高校、学院、教师三级联动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课程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独立教学任务,而是多元教育主体的共同目标。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高校、学院与教师三个层面系统布置课程思政教学工作。首先,高校应当推动课程思政体制机制的尽快完善,以规章制度对课程思政的目标、任务、内容、手段做出规定,引起高校领导层、管理层、教学层的多方重视,并全力落实总体目标;其次,开设食品工艺学课程的食品学院应当针对性地修正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组建食品学院内部的课程思政独立教学小组,以教师带动学生的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学院内部课程思政学术交流或主题讲座,动员教师与学生共同挖掘食品工艺学课程的思政教育素材;最后,教师应当尽快转变自身的传统专业教育观念,树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设计,积极探索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积极着手落实,在作业布置上也要兼顾思政教育内容的巩固。

2.挖掘食品工艺学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对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教育素材的挖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寻找食品工艺学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思政元素,诸如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意识、资源节约意识等;第二,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发掘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素材,我国食品加工历史悠久,《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古籍中都多有涉及,将这些古籍中的相关记载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另外许多食品的制作与处理都有很久的历史渊源,也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进行扩充讲解;第三,结合现实企业的食品加工生产过程,普及国家关于食品的法律条例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介绍优秀食品企业的发展案例,诸如哇哈哈集团、康师傅集团、汇源集团等企业的发展历程与其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优良职业素养之于个人与企业成功的决定性作用。第四,结合行业发展动态、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例如当下预制菜品在食品行业的蓬勃发展、融合菜品当前的发展前景等,探究当下消费者的食品需求,探讨食品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有机融合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优势互补的立体教学模式。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的开展应当多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互动体验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讨论相结合,使得思政元素能够充分融入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各个环节。例如,教师在讲授专业理论中应当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深度细致的解读大量最新的食品工艺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使其成长为一个对食品安全质量负责的食品人;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利用线上资源促进思政教育与食品工艺学的融合,诸如借助社交媒体短视频、智慧平台的慕课等创新教育手段,扩充教育资源;教师还可以借助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对本堂课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思政元素进行自主挖掘,随后在课堂上进行选择性地展示,既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思政的积极性,又能够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实效,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也更容易被激发,还有助于师生之间正向教学关系的构建。

4.完善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与奖惩机制。系统且健全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衡量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合理且适当的课程思政奖惩机制有助于提升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上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专业教师自觉担负起思政育人的使命,助力高校办学质量提升。高校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健全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增强学生科学思维、创新能力、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感、社会道德感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将专业知识评价与素养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加入描述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将以上思政内容作为描述评价的参考点,综合学生的食品专业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评价,除教师评价外,还应纳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以此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借鉴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反省意识。另外,还要针对教师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构建课程思政奖惩机制,将公开课教育效果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对产生优质教学效果反响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并将其体现在绩效薪资当中,以激发教师创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动力。

5.着力提升食品相关专业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能力。教师是教育活动主体,大学时期的教师对于学生而言还起着关键的引路人的作用,因此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与思政教育意识能力是影响食品工艺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效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高校食品学院应当通过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进入食品企业基层参观交流的机会,让那些一毕业就进入院校参与教学工作、未实地接触过食品工艺的教师能够掌握食品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其课程思政创新意识;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建立食品学院与思政学院之间的质询制度,每个学期固定安排适量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会,让食品专业教师能够有机会向从事思政教育工作、具有丰富思政教育经验的教师”取经“,以此提升其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能力。

四、结语

  基于食品工艺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食品质量与安全对于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作用,进而使其在进入企业前就树立起正向的职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这既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手段。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